DB21T 2696-2016 彰武松造林技术规程
ID: |
B20374F526FE458195A744EB9BA8B05E |
文件大小(MB): |
0.45 |
页数: |
13 |
文件格式: |
|
日期: |
2016-12-9 |
购买: |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ICS 65.020.01,B 60,DB21,辽宁省地方标准,DB21/T 2696—2016,彰武松造林技术规程,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fforestation of Pinus densiflora Sieb. et Zucc. var.,zhangwuensis Zhang, Li et Yuan var. nov.,2016 - 12 - 06 发布 2017 - 02 - 06 实施,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,DB21/T 2696—2016,I,目 次,前 言 III,1 范围 1,2 规范性引用文件.. 1,3 术语和定义 1,4 造林作业设计. 2,5 容器苗造林 2,6 抚育管理.. 3,7 幼林改接.. 4,8 检查验收.. 4,9 造林档案.. 5,附 录 A(规范性附录) 彰武松容器嫁接苗质量分级 6,附 录 B(资料性附录) 混交树种及其适生范围. 7,附 录 C(规范性附录) 彰武松造林栽植穴规格. 8,附 录 D(资料性附录) 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9,附 录 E(资料性附录) 彰武松形态特征及生物、生态学特性 10,DB21/T 2696—2016,III,前 言,本标准按照GB/T 1.1—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,本标准由辽宁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提出,本标准起草单位: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,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白雪峰、周凤艳、尤国春、袁春良、孟鹏、宋鸽、王曼、王浩、李红、杨树军、,张莉莉、赵国军、成文博,DB21/T 2696—2016,1,彰武松造林技术规程,1 范围,本标准规定了彰武松造林的术语和定义、造林作业设计、容器苗造林、抚育管理、幼林,改接、检查验收和造林技术档案等技术要求,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的彰武松造林生产作业,2 规范性引用文件,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所注日期的版本,适用于本文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,GB/T 15776-2016 造林技术规程,LY/T 1607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,DB21/T 2277 樟子松造林技术规程,DB21/T 2278 樟子松育苗技术规程,3 术语和定义,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,3.1,彰武松 Pinus densiflora Sieb. et Zucc. var. zhangwuensis Zhang, Li et Yuan var. nov.,裸子植物门Ginkgopsida松科Pinaceae松属Pinus天然杂交树种,高大乔木,针叶两针一束,子代性状分离现象明显。其形态特征及生物、生态学特性参见附录E,3.2,造林 forestation,在无林地、疏林地、灌木林地、迹地和林冠下通过人工或天然方式营建森林的过程,3.3,容器苗造林 afforestation by container seedling,以容器苗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,DB21/T 2696—2016,2,3.4,幼林改接 grafting of young stand,通过嫁接,将已有幼林内部分或全部幼树改造为其它树种,以改变林分结构与树种组成,的一种造林技术措施,3.5,纯林 pure stand,由一种树种组成,或虽由多种树种组成,但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,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65%(不含)以上的森林,3.6,混交林 mixed stand,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森林,其中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,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的65%(含)以下。混交方式有株间混交、行间混交、带状混交、块状,混交以及植生组混交等,3.7,整地 site preparation,造林前清理有碍于苗木生长的地被物或采伐剩余物、火烧剩余物,结合蓄水保墒需要,耕翻土壤和准备栽植穴的作业过程,3.8,林业有害生物 forest pests,危害森林、林木和林木种子正常生长并造成经济损失的病、虫、动植物等生物,4 造林作业设计,连续面积0.067 hm2以上的造林应进行造林设计。具体程序和内容按照GB/T 15776、LY/T,1607 的规定执行,非工程造林可结合实际简化作业设计内容,5 容器苗造林,5.1 造林时间,以春季或雨季造林为主,也可在秋末冬初造林,DB21/T 2696—2016,3,5.2 造林地选择与整地,应选择土层较厚的平原、山地、丘陵及风沙地;不能选择内陆的盐、碱地和沿海的沙岸、,岩岸及土层极薄(<20 cm)的石(砾)质山地,整地方式参照DB21/T 2277,5.3 造林苗木,应用4 年生以上的Ⅰ级、Ⅱ级彰武松容器苗(容器嫁接苗),苗木分级标准见附录A,5.4 造林密度,造林密度依据立地条件和造林目的而定。一般采用208 株/hm2~1111 株/hm2,株距3,m~6 m,行距3 m~8 m,5.5 造林方法,5.5.1 穴植,栽植穴一般为方形或圆形,不同苗龄栽植穴规格见附录C。栽植时剪去容器外面过长根,系,去掉不易分解的容器,将苗木轻放入穴中,保持容器内原土坨完整、不破碎,扶直后埋,土踏实,做集水盘,浇透水后覆土、封盘,5.5.2 沟植,开沟整地后用穴植法将苗木栽于沟底,回土踏实,浇透水后覆土,5.6 混交方式,可选择彰武松与其它针叶、阔叶树种的块状、带状、株间、行间、植生组混交方式,营,造乔木混交、乔灌木混交和综合混交等类型的混交林。在年均降水量400 mm 以下的半干,旱地区,可适当加大灌木树种的比重。人工更新时,可保留天然幼树,使之形成混交林,5.7 混交……
……